
越冬的稻田种满紫云英,它们改良土壤、固氮增肥,孕育出万绿湖畔新一年的丰收;智慧茶园普及生态种植共赢优配,青山绿水让小绿叶蝉得以茁壮生发,“叮”出紫金蝉茶的馥郁芬芳;生态环保的循环水养鱼技术不仅节水节地,还实现了高密度、低风险的工厂化养殖;高耸的养猪楼配备完善的资源化综合利用系统,治理“三废”,再生水气电,每年额外增收千万元……
近年来,河源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和生态循环农业,奋力打造岭南丘陵绿色低碳“盆地+”农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在绿美山水间建立起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农产品供给基地,持续将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为农业产业升级注入绿色动能。

东源东瑞(船塘)现代农业综合体项目在实现高效的楼房养猪的同时,还配套完善了养殖废弃物处理系统,每年可额外创造1000多万元收益。

太空紫云英育肥冬闲田
智慧茶园兑现生态价值
当智慧农机收起晚稻的金黄,河源市东源县等地的冬闲田将穿上一袭鲜艳的紫云英花裙——搭乘神舟十三号遨游太空的紫云英种子落在河源,经科研团队选育出了“航紫1号”等一批具有早熟、高产和耐逆性等优良性状的紫云英新品系。据了解,这些经过航天育种的紫云英萌发率较普通品种提高7%,鲜草亩产超2000公斤,作为稻田绿肥的作用显著提升。
资料显示,紫云英具有优良的固氮能力,植株腐解时会产生大量的氮素。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它可作为绿肥植物,帮助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质量。同时,它也可以固定土壤颗粒,防止水土流失。万绿智慧农场负责人王键宽介绍,传统的双季稻种植模式会加剧农田有机质流失,而冬种紫云英可以固氮增肥,帮助农田恢复肥力共赢优配,改良土壤。“新品系的紫云英翻压还田后可有效减少15%-20%的化肥使用量,缓解土壤酸化和板结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产品品质,助力种植企业和农户增收。”

冬种紫云英可以固氮增肥,帮助农田恢复肥力,改良土壤。
每年冬季休耕期,河源大力推广种植紫云英,为农田“充电”,补充养分。据了解,2024年东源县通过“稻—紫云英”轮作模式,实现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提高3.5%。每年春天,成片的紫云英盛开,农田成为紫色的花海,还催生出农业观光等“美丽经济”业态。今年3月,万绿智慧无人农场上千亩紫云英盛开,每周吸引观光游客超4000人。
近年来,可持续的耕作理念在河源市得到广泛的应用。紫金县不断普及推广智慧茶园建设,引导和支持茶农、种植企业坚持生态种植,不用化肥、不用农药,而是通过有机肥和科学监测、生态防控等手段控制虫害。
“茶园里的生态好了,小绿叶蝉才能孵化生长。”紫金县承龙嶂龙王绿茶业负责人黄炽林介绍,经蝉虫适度叮咬后的茶叶嫩芽会产生多种特殊物质,由这些嫩芽经加工制成的紫金蝉茶具有独特的蜜甜和花果香气,口感极佳,每斤价格可达数千元。据了解,近三年来,紫金蝉茶产业产值增长率达28.6%。

紫金县不断普及推广智慧茶园建设,引导和支持茶农、种植企业坚持生态种植,产出一批批优质的紫金蝉茶。

低碳循环农业初具规模
循环水实现高密度养殖
从种植业到养殖业,河源坚持生态优先,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循环农业提质发展,规划“一核、一带、三区”农业发展布局,以灯塔盆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重要战略平台,重点培育和发展以生态畜禽为引领,丝苗米、油茶、茶叶为支撑的“1+3”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实现农业产业综合产值稳步提升。2024年,河源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284.53亿元,同比增长5.1%。
如今河源低碳循环农业已初具规模。从绿肥的推广应用、生态茶园的普及到养殖污粪的处理、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等,生态化种养模式在这片绿水青山间结出丰收致富的果实。无土栽培、楼房养猪、多层设施养禽、工厂化循环水养鱼、种养循环一体化等创新性尝试取得良好成效共赢优配,逐渐形成了特色的、科技含量不断提升的低碳绿色产业优势。
“一个容积35立方米的养殖桶产量与1亩鱼塘的相当。”在渔业方面,更高效和更环保的循环水高密度养殖也随着渔业设施的迭代升级迎来蓬勃发展。位于东源县灯塔镇结游草村河源太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循环水“养殖工厂”内排列着一个个蓝色的养殖桶,通过循环水养殖系统,这里的每个养殖桶每次可养殖5000尾加州鲈鱼,实现节地又节水的高密度养殖。

河源太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循环水“养殖工厂”每个养殖桶每次可养殖5000尾加州鲈鱼,实现节地又节水的高密度养殖。
紫金县蓝塘镇茜坑村的河源东江河畔循环水鱼菜共生系统项目也已实现投产,数百个容积为70立方米的养殖池实现高密度的加州鲈鱼育苗和成鱼养殖。据介绍,该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达1.5亿元。
有别于传统的养殖模式,工厂化的循环水养鱼模式不断通过水处理系统净化养殖池水质,实现养殖水体循环使用,既能节约用水和用地,还能提高养殖效率和养殖品质。目前,河源工厂化养殖水体达5万立方米,同比增长35%,水产品产量达到5049吨,同比增长23.03%。

养猪废料利用增收千万
发酵垫料助力环保养鸡
“我们的智能化养殖基地已基本实现满产,年可出栏生猪约80万头,养殖废弃物处理系统每年可创造1000多万元收益。”东源东瑞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东瑞股份在东源县船塘镇群丰村和黄沙村投资25亿元打造东源东瑞(船塘)现代农业综合体项目,已建成4条“6920楼房养殖模式”生产线、1个蓝莓种植园和1个西柚种植园,实现高效的楼房养猪的同时,还配套完善了养殖废弃物处理系统。
据介绍,东瑞在东源建成了省内养猪企业第一家沼气提纯天然气公司,养猪楼的猪粪经过污水处理设施中全量化高效生态发酵系统处理后,可产出大量沼气,这些沼气每年可提纯天然气约1000万方。建设的中水回用系统还实现了高效的污水处理,出水水质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主要用于灌溉及猪舍二次利用,每年可节约淡水资源约40万吨。而利用楼房猪舍楼顶空间设立的光伏发电项目,年均发电量约2000万度。
此外,配套的有机肥生产厂年产有机肥约2万吨,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后,每年可制成约100吨生物柴油……凭借全省最先进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东瑞探索走出了生猪养殖产业绿色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凭借全省最先进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东瑞探索走出了生猪养殖产业绿色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东瑞绿色低碳养猪楼是河源市发展循环农业的一个典型代表。目前,河源已成功创建14个国家级和35个省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8个省级现代化美丽牧场,示范带动畜牧业生态化养殖,全市规模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98.9%,大型规模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100%。
河源市温氏禽畜有限公司先进的养鸡楼舍也在实现多层高效养殖的同时,利用环保发酵床等实现鸡粪的绿色处理。温氏企业有关负责人介绍,温氏养鸡楼舍每一层底部都使用了环保发酵床,通过在稻壳等垫料中加入特殊的发酵菌种,实现鸡粪等物质的分解处理。“该模式可以减少氨氮等气体的释放,通过及时发酵分解粪便,减少病虫害的滋生。”据介绍,在该模式下,配合养殖鸡舍先进的环控和智能化投料等系统,“养鸡可以实现97%以上的正品率”,每轮养殖发酵产物还能作为有机肥出售,为养殖户带来增收。

河源市温氏禽畜有限公司的养鸡楼舍在实现多层高效养殖的同时,还利用环保发酵床等实现鸡粪的绿色处理,进一步提高养殖产品品质。
河源市地处广东农业资源富集地带,土地资源丰富,具有优异的生态环境,在承担生态保护重任的同时,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探索循环农业,推广绿色生态种养模式,持续改良生态环境,孕育出一批又一批优质农特产品,谱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采写:南方农村报记者李国华
图片:受访者供图共赢优配
嘉汇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